2015年08月05日:广阔天地需要清晰窗口(2)
无论选择哪条写作途径,考生都必须以熟悉的生活和真情实感为基础。至于材料中三个人物的高下比较,可以有,也可以没有,因为“不熟悉”就是最好的理由——只要一句话“至于另外两位,很抱歉,我并不熟悉”便可带过。题目给出的材料,如同大海,广阔无边。
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,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
我们从这则题目看到的光亮是,它要求采用写信的方式表明态度,阐述看法。通过写作形式对写作内容做了制约。
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,家人屡劝不改,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,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,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;警方查实后,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,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。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,也引发一些质疑,经媒体报道后,激起了更大范围、更多角度的讨论。
以上一波波的扩展发酵,及至成为高考写作题目的材料,和考生产生了密切关联,“相关方”也就包括了考生,进而扩大到命题方、教师方、学校方,乃至整个教育环境和社会背景了。
题目要求“给小陈、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”,于是呈现一波一波拓展的态势,每一波都很不简单。
要求:①自选角度,确定立意,自拟标题,文体不限。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。③不少于800字。④不得套作,不得抄袭。
材料涉及的角度如此宽广。正因为写作题目给出的材料有太多的角度,“全国课标卷”题目的要求也先后由“角度不限”,变为“选准角度”“选好角度”,而何为“选准”,何为“选好”,又从来是模糊的,不予明示的。于是,很多地方阅卷要规定“最佳角度”,这些所谓的“最佳角度”,又都是片面的、人为规定的。因为能够涵盖全部范围、所有角度的立意角度,一定是从具体事件中抽象出来的“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”,而这丰富多彩的答案,无不源于“心灵的选择”——因为它们都反映着生活的发展变化,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、交融和更迭。说得简洁些,都是某种意义的“转折”。如果不认为规定“最佳角度”,那角度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。
三、“写书信”形式要求呈现训诫
自然
要求:①立意自定,题目自拟;②自选文体(诗歌除外),不少于800字;③不得套做,不得抄袭。
这个写作题目,对时下盛行的“潜规则”套路写作,是一次训诫。而要从“写作素材大全”里趸来那些上三千年、后八百年的事例套用,怕是有一定难度了。
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、树木之性
打开电视,可知全球天气
一份试卷,给出如此众多的题目,而且涉及不同职业、身份、特点、爱好、贡献、成就、地位……
材料给出的三个人物简介都有若干角度和侧面,但“思考、权衡与选择”的理由可以仅就其一,或侧重其一。材料给出的三个人物简介又都很概括,如果写议论文,当然要联想其他人物、事例,以为佐证;如果写记叙文,势必要想象其人的细节、情感,以使充实。
题目明明要求就材料引发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,并且“立意自定”。材料中甲、乙、丙、丁四个人对“玩桥牌”的看法各执一词。涵盖全部材料的“感悟”,当然是“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”,因为它体现着生活的发展变化。一位同学,以“要用发展、辩证的眼光看待生活”立意。教师说不行,理由是:如果这样立意可以,那所有的写作题目都可以这样立意了。
上面的材料,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,请就此写一篇文章。
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,自然似乎很“近”,又似乎很“远”。
再后面是女儿小陈这一波重点。小陈“迫于无奈”“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”,反映出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在亲情与法规矛盾中的抉择;“通过微博私信”表明她本不想扩大知情面,如是,她是不是还有其他更妥善的选择?“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”,这“生命安全”也可能不仅限于父亲,还包括高速路上的公共安全,其中呈现出“亲情”与“法理”的微妙关系。
题目材料所说“激起了更大范围、更多角度的讨论”很有预见。不是有考生把新闻原型“爱心菇娘”搜索出来责备吗:练了三年“套路”议论文,就被你的一条微博私信毁了,你举报什么?就不能给你爸买个蓝牙耳机吗?其实,考生的这些牢骚,完全可以在考场作文中,通过给小陈的信发泄;当然这牢骚更应该写给自己的语文老师,反思一下“套路”作文模式。因为,语文教师也已不是“无关方”了。这正应了鲁迅先生那句话:“无尽的远方,无数的人们,都与我有关。”
于是又波及广大网友,这就延伸到对网络的评价。众多“点赞”,一些“质疑”,都缘于立场不同、角度不同、看问题的方法不同,由于“心灵的选择”不同,所以“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”。
“广东、山东、安徽、湖南、重庆、湖北、浙江、四川卷”——“给情景材料”。
对于以上事情,你怎么看?请给小陈、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,表明你的态度,阐述你的看法。
不错,“给标题”“给话题”的写作题目也反映着生活的发展变化,但它是透过一个清晰的窗口观察、思考、感悟生活,是在一个清晰的题目中演绎这种发展变化。
某市模拟考试,曾给出这样一则写作题目:
好处
轻点鼠标,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、迁徙演化
写作题目对生活的反映如右图示意:
[全国一卷]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
看天光云影,能测阴晴雨雪,但难逾目力所及;打开电视,可知全球天气,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。
漫步林间,常看草长莺飞、枝叶枯荣,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、树木之性;轻点鼠标,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、迁徙演化,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、丛林气息。
四、“给情景材料”原点模糊
传统的黑白胶片时代
接触了解方式
阅读下面材料,按要求作文。
照片
[简析]写作题目材料给出的直接内容是“接触了解自然”。“自然”的两个方面:天气和生物。“接触了解”有两个侧面:传统的直接方式,间接的时尚方式;每种方式各有好处,也各有不足。如下表:
写作题目对生活的反映如右图示意: 这不由使我们想起2014年广东卷写作题目,也可以得出这样的表格:
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| ||||
[广东卷]阅读下面的文字,根据要求作文。 时尚的数码技术时代 | ||||
接触了解方式 | 无法嗅到花果清香、丛林气息 |
难逾目力所及
题目要求写“更具风采的一个人”,材料给出三个人物,考生根据自己的“思考、权衡与选择”从中任选其一,这就等于给出三个题目。选择的理由可以综合每个人物各自的性格、职业特点和特殊贡献、成就,也可以就其一点阐发,这就演变出了更多题目。例如老王:爱岗、敬业、练就绝活、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、从职高生成为焊接大师、“大国工匠”。例如小刘:酷爱、摄影、跋山、涉水、拍摄美景、带我们、品味大千世界、帮我们、留住美丽乡愁、赢得赞叹……这些题目,又可以或分或合。
漫步林间,常看草长莺飞、枝叶枯荣
几个人在一起玩桥牌,甲说:打牌关键是拿有一手好牌。乙说:打好一副坏牌才有意思。丙说:看打牌的才好,没有输赢,却可看人家输赢的戏。丁说:只要抱着娱乐的心态,怎么都好。
接着就是“屡劝”老陈的家人,他们的一再规劝,应是源于亲情,也可能因为对交通法规的重视;“屡劝”无效,应该与方式方法有关,除了规劝,是不是考虑过其他解决办法,这属于动机与效果,目的与方法的问题。
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,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,完成写作任务。明确收信人,统一以“明华”为写信人,不得泄露个人信息。
——选自:徐州翻译公司
译声徐州翻译公司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,译声徐州翻译公司秉承“诚信 专业”的服务理念,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翻译服务。了解更多信息:请直接致电:400-600-6870咨询。